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官网承建: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备案证号:鲁ICP备09023866号-50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18-08-14
□ 本报记者 刘兵 刘英 付玉婷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在带动消费、就业的同时,还带来居民收入、文化品牌、环境生态、社会建设等一系列良性经济社会效应。在山东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精品旅游产业是一篇必须做好、做出特色的大文章。
作为旅游大省,山东旅游消费总额去年底达9200亿元,规模不断壮大,内容不断丰富。但对标苏浙粤,我省旅游“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城市旅游消费中心作用不明显、精品旅游产品不足、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地区发展不平衡……要做好旅游大文章,走好内涵引领式发展的精品旅游之路,山东必须补齐这些短板,塑造发展新优势。
解决“山多峰少”老难题
做强做优精品旅游
这个夏天,济南的泉城夜宴“明湖秀”、青岛的浮山湾城市夜间灯光秀着实让山东的城市旅游火了一把。这两个在国内叫得响的高端旅游产品,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景区的改造提升,拉高了城市人气,而且留住了游客。但这样的事例,在近几年省内旅游发展中还不多见。
受多重因素影响,山东旅游一直存在“吃老本”现象——众多旅游产品依赖于传统“二老”(即老天爷、老祖宗)供给,新业态成长缓慢。与不少兄弟省市相比,目前我省在国内拿得出的“拳头”旅游产品,仍是“三孔”、泰山等“老一辈”景区,在国际上更是缺乏旅游核心吸引物。
解决“有山无峰”“山多峰少”的老难题,形成“群峰崛起”之势迫在眉睫。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南开大学教授石培华认为,山东应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为原则,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以优质项目丰富和撑起多元业态,并通过业态创新与融合,做强做优精品旅游这一新动能。而旅游度假区应该成为山东推进精品旅游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目前我省有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46家,数量全国第一,这为发展精品旅游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与此同时,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极为明显,旅游度假区主要集中于烟台、青岛、潍坊、威海等地,有的城市甚至为零。不少市的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旅游度假区,就很难称为“旅游胜地”,更难以向“精品”转型。
4月6日-10日,全省旅游度假区专题培训班在海南进行。此举意在向先进省份学习取经,并着力将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阵地。济南市旅游发展委主任郅良在参加完专题培训班后认为,济南虽有了“泉城夜宴”,但只有补齐度假区短板,亮点才能更出彩,泉城品牌才能更响。
目前,包括济南在内的省内多地正加大力度引进重点旅游项目,丰富度假区业态。据了解,今年全省推进的各类旅游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到6月底已完成投资1153亿元,增长9.8%。“亮点打造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己之力。”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建议,作为融合性产业,旅游还需更充分挖掘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历史等优势资源,做足“加法”,做深业态融合;工作机制上,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党政主导,全业统筹,共同推进精品旅游。
推进精品旅游,做好谋篇布局,我省一直在行动。省旅游发展委综合处处长王建华介绍,我省已明确全面推进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经典项目建设,在每个品牌下重点策划培育1-2个文化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国际级地标性尖端项目;重点提升泰山、“三孔”、“天下第一泉”、崂山、台儿庄古城、青州古城等5A级景区,融入现代科技、文化创意,力促“老树发新枝”。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短板待补齐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乡村旅游要有新作为、大作为。但目前乡村旅游尚属山东旅游发展的短板,成就精品旅游,必须补齐这块短板。
数据显示,我省统计在册的好客人家农家乐有4063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073家,省级旅游特色村1180个。“虽然数量庞大,但游客进村一看,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山东财经大学全域旅游研究所所长庞晶认为,当前乡村旅游普遍存在产品同质、缺乏文化内涵、旅游品牌缺失三大问题。
在沂南县铜井镇,马泉休闲园近几年远近闻名,这处旅游点也见证了荒山变身绿山果园的生动实践。周围几个村落依托于此,也建起采摘园。一开始,大家收益都不错,然而好景不长,游客留不住、价格上不去等同质化竞争问题逐渐暴露。
去年,该镇根据现有党支部、党员分布和景点规模,探索采取“支部+”模式,整合土地、资金和资源,建立了隶属于铜井镇党委的马泉旅游圈党委,将所辖9个村进行整合,下设4个职能支部和5个产业党支部,并成立马泉旅游圈党群议事会。“旅游圈党委统一引导各乡村旅游点的发展,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形成联动,各村都有明确规划,为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马泉旅游圈党委书记李克英告诉记者。党委还扶持龙头企业、电商、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扩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该做法得到全省旅游特色村镇党的基层组织调研组关注,并将其总结为“马泉党建+乡村旅游现象”。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认为,发展乡村精品旅游,没有组织的建设,很难形成大的气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组织起来。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乡村旅游也应是全域旅游。记者此前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普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在一些风景秀丽的山村,进山道路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拦路虎”。“有关部门帮忙修好了进山的路,但因为太窄,有的地方还限高,旅游大巴进不来,客流量就上不去。”临沂一位乡村旅游带头人感慨。
“发展乡村旅游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多部门联动,共同将资源作用于乡村。”省旅游发展委主任于风贵透露,旅游部门正进一步协调住建、交通、卫计、经信等单位,优先加强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乡村旅游园区的交通、卫生、宽带网络、地下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从今年开始,我省还将借鉴浙江等省份先进经验,开展A级景区村庄评定工作,引导村庄按照A级景区的标准来改造提升,推进村庄景区化,避免无序发展,打造一批美丽乡村。今年我省将重点打造2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60个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乡村旅游园区,引导20个省政府确定的特色小镇具备旅游功能,达到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或3A级景区标准。
供给高质量服务,
还需做优旅游环境
“好客山东=优质产品+高质量服务”“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再优质的产品都是摆设”……大众旅游时代,游客越发看中旅游质量,青睐品质服务。
今年初,一些省外旅行社打出“9.9元游山东半岛”“0元游山东”等广告旗号,这种“不合理低价游”严重扰乱了山东旅游市场秩序。3月以来,全省旅游执法部门突击检查,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准确获取31条线索,并对5起案件进行立案。
“旅游市场摊子很大,发展精品旅游,不能忽略任何一个薄弱环节。”省旅游监察总队负责人孙孟春介绍,这次执法一共出动1100余人,但他仍感觉力不从心。如何在有限的执法人力情况下,实现旅游市场的高效监管?这是全国旅游执法都面临的一道考题。
在济南,旅游执法部门探索构建了“行政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游客自觉”四位一体的行业治理新模式。据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副主任闫险峰介绍,他们招募热心公益、热爱旅游的普通市民自愿加入到“旅游啄木鸟”志愿队伍中,并授权其通过明察暗访、市场巡访等,维护旅游市场正常秩序,以弥补旅游执法力量不足的缺陷。
提升“好客山东”旅游环境,严监管只是一方面,留人留心还得靠在服务上下功夫。《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要推进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据了解,山东一直在探索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全域旅游信息平台,目前一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比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旅游政务网和集咨询、预定、支付、资源整合、行业管理于一体的“好客山东”网。但记者走访省内旅游企业发现,在智慧旅游建设中仍有一些难题需要攻克。
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副总经理黄晓莉告诉记者,台儿庄景区发展智慧旅游面临缺乏标准支撑、数据整合困难的问题。目前,景区提供的智慧服务主要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缺乏权威部门发布的明确而详实的标准指导。
“缺乏标准支撑,这也导致了同是5A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内容却不同,水平也高低不等。”省旅游数据和信息中心副主任迟钰争透露,针对这个问题,我省正邀请专家学者专门制定包括景区、饭店、旅行社等在内的所有旅游场所的智慧旅游建设标准。据介绍,文件有望今年底出台,届时将成为省内旅游单位发展智慧旅游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