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官网承建: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备案证号:鲁ICP备09023866号-50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18-09-18
激活新动能,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写在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举行之际①
上图为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下图为潍柴二号工厂。
□ 本报记者 杜文景 袁 涛
在开启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总要求,为山东发展把航定向,对山东工作寄予厚望,在山东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作为东部沿海大省,走在前列是山东应有的担当。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新兴动能带动增强,发展活力开始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全面起势,新动能活力迸发
在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台台载满组装配件的AGV智能物流运输车按照既定路线来回穿梭。“以前装载机车间平均每人每星期生产一台装载机,现在平均不到两天就能实现。”临工一号线生产经理戚兴国介绍,AGV使用后,系统可以设定每天所需配件,不再需要提前备货,算下来可为公司节省2亿元左右的现金流。
是在粗放的、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上苦苦挣扎,还是脱胎换骨、另辟蹊径?临工选择了后者。公司总经理助理徐进永说,企业技改投资不再偏重于厂房、设备、基建等“硬件”,而是聚焦于增强战略竞争力、提升创新驱动力的软性投资,集中于基础研究、自主研发、信息化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育等软性领域。
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否过坎的关键。以临工为缩影,山东改变过去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制度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方式正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要义。
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山东即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在全省上下点燃了重塑山东辉煌的干劲和激情。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相继出台,谋定而后动,目标更明确,路线更清晰——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已成为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山东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用工程的方法推进动能转换落实。聚焦“十强”产业,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审制度,明确入库标准,加强分类管理,实行动态调整,前期储备了900个项目,在此基础上,优选第一批4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8万亿元。据了解,1至7月份,110个2018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0%。“全省上下凝心聚力、迅速行动,聚焦‘四新四化’,发展‘十强’产业,强化‘三大动力’,各项工作开局良好、全面起势。”省重大办副主任孙来斌说。
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转换步伐,山东最大的空间和潜力在海洋。今年5月8日,《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出台,提出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行动等“十大行动”。5月10日,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提出树立世界眼光,坚持陆海统筹,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与此同时,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齐鲁大地全面展开。
浴火重生,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
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来。山东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重点规划发展“十强”产业,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山东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在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形象地说。
做好“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举文章,山东确定了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努力把每个产业做成万亿级以上体量、全国一流、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经济”加速崛起,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9.4%、100%和58.3%,网上零售额增长36.5%。上半年,山东传统产业质效双提,装备制造业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减少1476.5万吨,下降7.6%;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2万余家,带动近60万农户受益。
“重大工程实施半年来,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态势鲜明。”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表示。
近期,我省按照园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在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精心筛选了首批70个产业集群,以县为单位重点推进。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代表产业发展新趋势,可以促进优质资源集中,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益、特色品牌优势,全面提升产业、区域的竞争力。优胜劣汰、化解过剩产能……山东从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腾出空间做起。9月底前,全省近200家化工园区即将完成一次“大考”:对照新出台的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等文件,经评审通过重新认定的园区才能承接新项目和搬迁改造项目。
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培育产业集群的基本途径。在山东,特色小镇成为打造产业集群的高端平台,按“一镇一业、一镇一品”要求,山东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自下而上壮大产业集群。发挥迈赫机器人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目前,诸城正打造一个集研发生产、创业孵化、科普教育、产业集聚、生态宜居于一体的机器人小镇,围绕机器人进行周边服务功能扩展,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建成后将吸引大量机器人上下游企业来此聚集发展。
科技创新是解决产业发展导向问题的关键。今年3月,山东出台《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为强化科技供给再出实招:仅培育“十强”产业重点技术领域领跑新优势一项,“十三五”期间,由山东单位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每年就要达到100项以上,其中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省财政科技资金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支持。
统筹协调,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对山东而言,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今年以来,山东加快推进思想再解放、体制机制再变革、领导方式再创新、工作能力再提升、工作作风再转变。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建立评价机制倒逼营商环境改善;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作为“双招双引”的合作重点,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和隐形冠军企业;密集出台多项人才政策……山东以新一轮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按照“放无可放、简无可简”的原则,山东持续推进企业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放宽民间和外资投资领域。9月14日,山东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标志着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政务服务体系形成。目前,省级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97.5%,群众办事由“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由“跑部门”转变为“跑政府”,实现“多门”变“一门”。下一步,省政务服务中心还将集成进驻更多服务事项,推动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无缝衔接、一体化服务,探索开展24小时“不打烊”服务。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根据最近出台的《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到2035年,山东将全面形成“四横五纵”综合交通大通道和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圈,一张覆盖全省的高铁规划蓝图已绘就。从铁路、港口到高速公路,一大批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示范项目陆续推出,济青高铁、鲁南高铁等11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力争年内济青高铁、青连铁路等4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铁路通车里程511公里。加快泰安至东阿等27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等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大力破解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密切跟踪企业诉求,解决好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平台,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增长点。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向制造业关键领域、现代服务业倾斜。
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山东还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高端化工基地、精品钢铁基地、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一大批发展规划,形成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同向合力的规划体系。这些着眼长远、谋篇布局的“大文章”,夯实了山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