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志>正文

杰瑞8分钟背后的“秘诀”

来源:山东商报发布时间:2018-09-11

  今年3月在央视播出的《大国重器》第二季纪录片,用了8分钟的时间介绍杰瑞自主研发制造的页岩气开采神器——“阿波罗”涡轮压裂车,展示了新时代“大国重器”的魅力和风采。

  孙伟杰

  从一家北方海滨小城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到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5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的上市公司,杰瑞的发展令许多人吃惊。很多对杰瑞不是非常了解的人,甚至包括一些油气行业人士,都怀疑杰瑞在这个行业里有“背景”。然而,“杰瑞一个猛子扎到石油天然气这个特殊行业,并在央企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壮大,依靠的绝不是所谓的‘背景’、‘关系’或者‘后台’,这些我们根本就不具备。如果非说有什么 ‘秘诀’,我认为就是一种精气神,是健康的企业文化,在杰瑞被称作‘绿洲文化’。”杰瑞集团董事长孙伟杰如是说。记者董金丽

  开端:创业带来成就感

  1993年12月,孙伟杰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那个时候,孙伟杰在山东黄金技校担任教务科科长,是学校里最年轻的科长,外人看来几多羡慕,但一心只想做事的他内心却常常困惑。“比如说干好干坏一个样,人浮于事啊,复杂的人际关系啊,那时候就感受很深,就想下海。”

  恰好此时学校成立了一个公司,取名为黄金实业开发公司,属校办企业,公司只有执照和两间破平房,其他一无所有。孙伟杰主动请缨,学校领导却不答应,劝他作为最年轻的科级干部要珍惜前途,但看起来温和的孙伟杰有了主意之后十分坚定,最终学校决定公开竞标,每年交两万五千元的承包费用,孙伟杰以最高的承包费用拿下了公司的经营权,圆了自己的下海梦。

  很少有人第一次创业就能够成功,孙伟杰只知道自己要下海,却不清楚下海之后要做什么,工资学校不给发了,还要交承包费给学校,为了能够交上每年两万五千元的承包费用,孙伟杰很快在那两间破平房里支起了油条摊,一边炸油条,一边思考公司做什么业务。

  两个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孙伟杰在烟台的一家保税库看到跨国企业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公司从总部发来的传真,体现的成本和保税库往外销售的价格足足差了一倍。

  “我想这或许是一个机会,就去研究阿特拉斯设备上每一个部件是哪些公司生产的,车上车下的爬,记录每一个部件的标牌,然后通过大使馆商务处查找这些国外部件生产商的联系传真,发传真请他们报价,那个时候从原始部件生产厂采购的价格能比主机厂低很多。”通过渠道优势赚取差价,孙伟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时隔多年,这笔钱具体有多少已经变得模糊,但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对孙伟杰来说却非常深刻。

  经验:选择尖端领域进入

  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孙伟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孙伟杰、王坤晓、刘贞峰三位创始人成立了烟台金日欧美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便是杰瑞集团的前身。

  1999年,金日公司更名为烟台杰瑞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矿山设备进口配件,2000年6月份,杰瑞开始和石油行业有了一点儿接触,最早是做油田进口备件销售,后来因为客户有维修需求,杰瑞的员工开始去琢磨这些设备。

  非三大油体系的石油装备企业要想从三大油手中拿到订单,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民营企业如果不是在某个点上有专长,就难以在中国石油行业生存。我们都是选择三大油公司内部还不够成熟的、国际上比较尖端的领域进入。”孙伟杰说。

  2001年,一辆摔到山下的压裂车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方式带领杰瑞真正进入到石油装备领域。当时,青海油田一台进口压裂车意外从山上摔了下来,严重损坏,由于价值不菲,这台压裂车被送到国内一家知名的大型维修单位修理,但8个月之后无功而弃。杰瑞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主动提出维修,最终耗时3个月成功修复,损坏的压裂车竟然焕然一新的出现在人们面前,震惊了整个油田行业——要知道在当时,压裂车的价格是很昂贵的,而且修好一台压裂车远比再造一台要难得多,杰瑞的品牌在油田领域一炮打响。

  孙伟杰想到既然杰瑞有能力修好一台压裂车,必然有能力生产制造,回来后,便决定投身油田装备制造中,于是杰瑞成立了石油装备研发部,从贸易进入自主研发制造领域。2003年,杰瑞实现了第一台油田装备——橇装式固井设备的研制,且该台设备最终应用于中海油南海钻井平台,首次装备研发就得到了高端行业与严苛海工环境的认可,奠定了之后杰瑞油田装备制造板块奇迹般发展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杰瑞从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5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化上市公司;从矿山配件贸易,发展成为高端油气装备研发制造、油气田工程建设服务、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环保一体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尖端能源企业;从3位创始人,发展成5000余名员工的集团企业。

  发展:建设绿洲文化

  “作为杰瑞的创始人和企业文化缔造者,这一点我非常自豪。”孙伟杰告诉记者,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企业,都是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会逐渐了解并重视企业文化。杰瑞的不同之处在于,90年代初只有三五个人的时候,就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我亲身经历了体制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并对这种氛围很摒弃,因此,我希望能够在自己创立的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公开、简单、透明的文化环境。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我的公司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从三五个人,到三五十人,到三五百人,再到三五千人,在文化方面孙伟杰一直亲自主导、亲身参与。从各种层级的会议,到日常的交流,自始至终都在宣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对企业文化的内容不断充实、完善。孙伟杰认为,“正是因为有着这种精气神,杰瑞的高管们能够像普通员工一样满身油污在设备上爬上爬下,杰瑞的员工们能够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解决客户设备的故障后躺在滚烫的西北戈壁滩上午休。”

  伴随着杰瑞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构成越来越复杂:有来自外企的,在海外工作多年,适应于欧美文化;有来自央企的,在体制内‘穿梭游刃’,适应于体制内文化;有来自央企海外分支机构的,也有外企在华机构的;有一毕业就加盟杰瑞的应届生,也有工作经历非常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最终将这些身份背景阅历各不相同的个体凝聚成同心同德的团队,依靠的就是绿洲文化。

  也正是因为这种“绿洲文化”,使得杰瑞这家民营企业能够超越垄断,在石油天然气这个特殊的行业里发展壮大,也成就了杰瑞在《大国重器》中8分钟的魅力和风采。

编辑:徐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