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推荐>正文

向海而兴 海洋儒商的老传统和新任务

来源:大众网发布时间:2018-09-19

  齐鲁文化,背山面海,亦儒亦商。山东依海而商,依海而兴的历史,可以认为源于齐国的“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渔业与盐业是春秋时期海洋产业的全部,正是依靠渔盐业的生产和贸易,使齐国从一个靠近东方蛮夷之地的封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此,经略海洋是山东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今天山东发展呼唤新儒商之际,在“新时代、新动能、新儒商、新愿景”的主题之中,向海而兴是历史给予山东新时代的重要启示。

  山东的海洋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科教体系,历经多年艰苦发展,已形成颇具特色、初具实力的产业集群,港口运输、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等主要海洋优势产业,规模和实力都居全国前列,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引领作用日渐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青岛、烟台、日照三个货物吞吐量超3亿吨大港的省份,以及威海、潍坊、东营、滨州等4个地区性重要港口。2017年,山东省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5亿吨,总量居全国第2位。

  海水养殖业引领了全国藻、虾、贝、鱼、海珍品五次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养殖产业的“五次浪潮”,也涌现了好当家等一批全国领军企业。海洋装备产业拥有一批特种船舶、海上钻井平台制造旗舰企业,烟台中集来福士作为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海工装备主要基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总量的3/4。海洋生物产业规模优势明显,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海藻酸钠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必须清楚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要实现“向海而兴”的新成就,打造海洋儒商高端群体,山东的海洋产业还需要实现重大转换。

  一是把海洋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山东的海洋科技体系完善,基础性创新成果众多,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10个,拥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等重量级海洋科研机构。海洋领域驻鲁院士22位,海洋高科技人员占全国的40%左右。“十五”以来,山东承担了全国近一半的海洋领域“973”和“863”计划项目,完成了一大批基础性、应用性重大科研成果。但是受制于体制因素,成果转化率并不高,而海洋企业对新成果的期盼如饥似渴。探索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通成果转移通道,促进海洋企业与海洋科技研发机构的高效对接,已成为山东保持海洋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当务之急。

  二是把港口的群体优势转化为一体化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山东港口形成以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为主干,以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为重要支点的分层次布局,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港口群体,但也存在“一港一政”、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目前,山东港口整合已迈出关键一步,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为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目标,需要继续前行,科学布局,形成运营合力,聚力聚焦港口管理智慧化发展、业务高端化发展、港城融合化发展,把港口众多的群体优势逐步转化为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港城一体化、多种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聚合优势。

  三是把海洋产业的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多年来山东在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海洋化工等产业规模优势突出,但产业低端化、同质化发展问题也深深困扰着产业转型升级,阻碍了海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益的提升。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市场力量,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完善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围绕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绿色安全等核心点,加快产业链条升级。加快构建海洋产业标准化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使海洋产品的标准化监督水平与国际接轨,促进海洋企业在统一的市场规则之下自觉提升质量,使海洋产业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战略高地。

编辑:王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