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官网承建: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备案证号:鲁ICP备09023866号-50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18-09-20
南北商户携手南北产品交融
浙商冯宪金来鲁创业15年,连接南北打响“小义乌”名号
□ 本报记者 刘 磊 本报通讯员 石艳丽
临近中秋,位于淄博市张店区九级村的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热闹非凡,停车场一位难寻。
9月17日,当记者找到淄博华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宪金时,他正在小商品城二期与进驻的商户交流。“‘义乌模式’加深了大家对‘无商不活,无市不兴’的理解,也让我们这些‘北上’的义乌人渐渐在淄博扎根。”冯宪金笑着说,2003年,自己24岁时便把家搬了过来,这一待就是15年,早已把山东当成第二故乡。
“当初选择在山东落地项目,一方面是因为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是因为友善、务实的社会人文风气,让我感觉不到陌生感、距离感。”冯宪金说,简单讲,就是自己跟山东、跟淄博很合拍。
淄博义乌小商品城落地之初,冯宪金满怀信心。“从手续办理到项目建成,再到招商引流,政府都帮了大忙。”冯宪金说。但2004年12月小商品城正式开业后,却并非一帆风顺。
商户进驻率尚可,但客商稀少,人气惨淡。“空荡荡的,没个人影,我们虽然想尽办法留住商户,但依然有许多商户坚持不下去,退租的退租,转让的转让。”冯宪金回忆,开业之初进驻的1000多名经营业主中,六成左右是从未做过生意的本地人,开业头两年的市场培育成本就超过7000万元。
“对于没有创业经验的业户,我们跟政府一起使劲,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手把手教业户做生意、找货源。”冯宪金说。
“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政务服务必须围着企业转,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淄博市委副书记、张店区委书记马晓磊表示。
2006年春,小商品城慢慢有了人气,有了“小义乌”的称号。发展到现在,市场经营品种达到16大类近10万多个,日均客流量6万人次左右,成交额从2005年不足2亿元激增到2017年的近30亿元。
随着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的快速良性发展,许多早期进驻的商户在自身努力下,经营业绩快速翻番,事业越做越大。很多人从一家店发展到多家店,再到创立自有品牌,并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有了不错的口碑。
2008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的王超便是其中一位。毕业后,王超多处考察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油画市场。2009年,王超在义乌与朋友合租了一间小商铺,主营工艺装饰画。9年来,王超的生意“一路小跑”,现已拥有1条走廊、2间画廊、8间工艺画室,成为小商品城油画和工艺画领域的佼佼者。
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的崛起,不仅为3000多户经营户搭建了创业致富的商贸平台,方便了居民生活,也为广大批发采购商建立了全国尤其是义乌、温州、广州等南方产品的供销桥梁,形成了南北业户携手创业、南北产品交融拓展格局,促进了经济发展。
近年来,虽然深受网购冲击,但随着淄博及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小义乌”也不断作出改变。从一期到二期,再到2016年年底试营业的三期,不仅从“批零兼营零售为主”逐渐向“批零兼营批发为主”的业态转变,也从小商品“海洋”向精品特卖转变。
在冯宪金看来,三期市场的建设恰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迭代的时代背景。目前,与三期同时进行建设的还有市场电商平台“淄博义乌购”和创新孵化基地。“淄博义乌购”将实现同城物流当日到达,创业孵化基地主要以电商为主,建成后将成为淄博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孵化基地。
去年以来,山东聚焦聚力“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很多跟企业息息相关。“山东的改变有目共睹,不仅天蓝了水清了,营商环境也明显向好,有效促进了创业就业和市场活力。”冯宪金表示,看到了山东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感觉“整个齐鲁大地都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