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官网承建: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备案证号:鲁ICP备09023866号-50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18-09-20
德州:用好重大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画好“协同发展”同心圆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王建建
9月5日,在出访荷兰的德州代表团和我驻外使领馆、当地政商界嘉宾见证下,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食品制造销售企业圣安妮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拓中华传统美食在欧盟的消费市场,让德州扒鸡香飘国际。
由市委书记陈勇带队,9月5日至14日,德州市代表团赴荷兰、芬兰、俄罗斯等开展经贸交流和“双招双引”活动。其间,代表团通过专场推介、对接洽谈、参观考察等方式,广泛接触当地政界、工商企业界、学界人士,积极推介德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发展规划、条件、机遇,务实推动经贸、科技人才、现代农业等领域深度合作,并签约多个重点项目。
当前,德州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寻找定位,用好重大发展机遇,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百企下南洋”:方向对了,不怕路远
9月14日,来自缅甸新金门有限公司客人一行回访德州,与武城县中椒英潮辣业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新金门公司是今年德州组织“百企下南洋”活动期间英潮公司对接的企业之一,双方多次交流后,决定从辣椒制品贸易合作开始,逐步探索合作建厂,共同开发缅甸乃至东盟辣椒市场。
去年7月和今年6月,德州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带领,分两批组织了68家企业开展“百企下南洋”活动,赴东盟国家开展经贸洽谈、产业对接。近期,“下南洋”效应仍在持续发酵,第二次出访期间达成的76项协议意向已有45项转化为合同(订单)协议,通过深入沟通联系又达成了10余项新的协议意向。
齐河赛百诺机械公司与越南客户签订了260万元的食品机械协议后,很快又与印尼两个客户达成218万美元订单意向;陵城区企业丽驰集团与印尼企业就双方在印尼联合组装生产电动汽车达成共识;德州经开区企业奥冠集团接连获得印尼、缅甸大订单,为当地提供太阳能路灯和蓄电池;8月,庆云县又单独组织对接东盟经贸招商考察团,先后与泰国、新加坡多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年前,德州曾集中组织干部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现任德州市贸促会会长李连军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今,他又成为“百企下南洋”的组织者之一。他告诉记者,“下南洋”扩展的是干部和企业家队伍的思想格局;走出去,就会带来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一个细节是,德城区企业宇虹新颜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都方在印尼与当地企业对接会上相谈甚欢,因为一个协议迅速达成,来不及打印,双方就在临时手写的协议书上签了字。
方向对了,不怕路远。据悉,目前德州东盟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区项目已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围绕产业产能产品合作等12个方面,出台了对接东盟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并筹办中国—东盟(德州)企业经贸合作展览会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德州实践
德州历史上是“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形势和背景下,如何定位德州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9月6日,在位于临邑县临南镇的凯盛浩丰百亩智慧农业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理消毒,为一个月后新一轮的栽植做准备。这座集中引进荷兰现代农业技术,由央企中建材旗下的凯盛集团和山东青岛农业龙头企业浩丰集团共同打造的“超级大棚”,一经诞生便有成为“现象级”产品的趋势,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今年都曾到此调研并充分肯定。目前在临邑县、陵城区、经开区,十几个这样的“超级大棚”正在拔地而起,一批高端温室设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集聚,未来大量优质农产品将集中供应京津冀济等周边城市。
德州与央企中建材的合作不仅于此,8月19日上午,德州凯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600吨超白玻璃基板生产线正式引板,进入试生产阶段,所运用的“宽板慢速”玻璃生产工艺,是中国建材集团新的技术成果在德州的转化和实践,为国内国际领先。通过引进央企资金技术,盘活了晶华集团这一德州传统企业。
7月26日,德州市在济南与有研科技集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将投资80亿元建设集成电路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基地项目;9月12日,北汽集团与富路集团签约,在德州总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30万辆新能源多用途乘用车项目;齐河县不久前在北京举办融入京津冀重点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14个项目总投资126亿元;上半年禹城市引进项目已达65个,投资达132亿元,集聚院士8人、“千人计划”等专家32人;德州市政府还与清华大学化工系达成协议,双方共建清华山东绿色化工研究院,为区域内化工产业提供新旧动能转换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的关键一招,德州作为山东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城市,历史机遇前所未有。德州围绕推进“一区四基地”建设,建立了“1+1+6”推进机制,画好“协同发展”同心圆。三年来全市累计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249个,引进高层次人才513名。全市1110家企业与600家京津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德州正在向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桥头堡坚实迈进。
实现“三个转型”,落实“一次办好”
德州市委书记陈勇认为,当前德州面临很多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但机遇都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会,抓不住就是危机。要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高铁朋友圈”,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大力度推进与东盟的全面合作,更高水平对接强企央企、大院大所,全面打造德州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今年以来,德州以办好重大活动为载体,双向开放好戏连台: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平台效应持续显现,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先进技术成果;“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助推德州新旧动能转换分论坛”吸引400余名青年企业家到访,并与中国青企协建立合作长效机制;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太阳能德州小镇为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引领。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介绍,在“双招双引”工作中德州正在着力推动从招商引资向产业组织转型、由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转型、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型。为此制定了“1+3”文件:《关于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的意见》,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载体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制定了20条政策。围绕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出台了《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启动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企业降槛减负、群众满意度提升、信息整合共享、监管提质提效5大工程,制定了18项具体措施。为解决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德州市建设项目落地保障实施办法》;制订《德州市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出台成立德州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大学生安居工程等35条实打实的具体措施,更好发挥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支撑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德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省同期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与此同时全市空气质量实现持续改善,改善幅度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